流量造假危在旦夕,粉丝经济“永垂不朽”

态度
2019
03/08
12:21
歪道道
分享
评论

今年两会期间,明星委员们的提案再次将炮火对准了劣迹艺人、明星及影视数据造假、身价片酬等行业乱象,不过前方固然慷慨激愤,后方还是其乐融融,#明星该不该吃粉丝送的食物#、#明星被认错#等话题频繁被推上热搜,娱乐氛围依旧。

但今年还是有些许不同,2018年影视连续震荡所牵引出的政策新规,将在今年集中落地并被检验效果,前段时间,吴秀波、翟天临事件又掀起公众对娱乐圈造假的口诛笔伐。换句话说,娱乐产业规则改写的时机,可能已经同时具备了政策自上而下和舆论自下而上的两个必要条件。

若是如此,数据造假将成第一个靶子,而往后推,数据造假的一环如果被铲除,是否能动摇当前畸形的粉丝经济呢?这是值得业界探讨的。

造假产业链的逆向思考

2019年开年,《人民日报》发表文章,矛头直指流量明星锁场、刷榜、买粉丝,而后其又连续发表微博,感慨“明星流量数据节节攀升,8亿网民不够用”。随之跟进的还有《光明日报》《北京日报》,而“紫光阁”则从1月5日-9日,连发4条微博,痛批流量明星,呼吁“没有高质量作品做支撑,那些拙劣的表演终将被揭穿”。

影视产业春寒料峭,一场“打假运动”的兴起,或许正是今年的新风向。

微博已率先做出反应,宣布针对转发、评论计数显示方式在内做出种种调整,而更早之前,爱奇艺和优酷停止了播放量的展示。

这对于影视数据脱水进而回归合理无疑是一个有利信号,视频及社交平台本身就是流量造星、粉丝运营的核心媒介,隐藏播放量起码减掉了数据造假的一个需求。虽然不得不承认,这一举措对整个行业来讲,也只是让数据造假不至于假得太“难看”,但其释放的市场信号是积极的:影视数据造假的乱象,今年或许不会止于揭露。

THE END
广告、内容合作请点击这里 寻求合作
粉丝经济
免责声明:本文系转载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;旨在传递信息,不代表国际科技要闻的观点和立场。

相关热点

废品回收行业是一个被社会低估的行业,但随着社会生活的不断进步,废品回收产业的发展将会越来越好
态度
苏宁小店今年前7个月亏损3个亿。按照苏宁小店负责人鲍俊伟7月28日的公开发言,到7月底苏宁小店门店数达到1200家。以此分摊来算,苏宁小店每家门店大概店均亏损25万元左右。
态度
短租市场除了流量的竞争,下半场最重要的还有房源、服务品质。
态度
一段时间以来,小黄车似乎一直处于摇摇欲坠的状态。亏损,供应商欠款,挪用押金,裁员,降薪……这些传闻似乎就没有中断过。
态度
小米既是第一个将以CDR形式上市的公司,又独创了不同于其他中国任何科技及互联网公司的商业模式,两重全新属性叠加起来的效应,使得这个新物种反而不被市场认可。
态度

相关推荐

1
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