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闪电火炬”活动爆红的背后,是趋势还是乌托邦?

深度
2019
03/06
01:15
柏伶
分享
评论

两个月前,一位名为“hodlonaut”的比特币爱好者,在Twitter上发起了一次“闪电火炬”的接力活动。

他通过闪电网络将10万聪(Satoshi,1比特币=1亿Satoshi)比特币,约3.4美元,赠予在帖子下面随机挑选的一位回复者。他希望,这个“火炬”能接力传递下去,每次接棒的人,需要增加1万聪比特币。

类似于当年的“冰桶挑战”,如同病毒传播一般,这个活动很快就火了,吸引了不少类似于大咖。

比如Twitter首席执行官Jack Dorsey、《掌握比特币》的作者Andreas Antonopoulos、Lightning Labs工程师Joost Jager、世界首位比特币项目投资人Roger Ver等。如今“闪电火炬”已经穿越了6大洲和39个国家。

这次的活动,使得2015年初就诞生的一项技术——闪电网络进入了更多人的视野。

什么是闪电网络技术?

众所周知,比特币作为最早诞生的数字货币,由于其匿名、安全和去中心化等特性受到少数极客和投机者的青睐。

然而,比特币却因为交易拥堵(每秒钟仅能交易7笔)、吞吐量低、高昂的手续费被人诟病,不能大规模商用。

反观传统移动互联网支付方式,支付宝每秒可确认交易数量高达25万笔,支付手续费为零。

闪电网络技术便是在这一背景下诞生的。2015年初,智能合约交易平台Mirror的首席技术官发表了一篇题为“比特币闪电网络:可扩展的外链即时付款”的白皮书。

几年之后,从概念提出,到技术研发,莱特币试用,最终发展为当前的版本,并开始用于比特币交易。

简单来说,闪电网络就是在两个用户a和b之间建立一个专属支付通道:a和b各自将小部分比特币放进支付通道中,通道建立之后,这两个用户就可以使用这个通道相互转账。

THE END
广告、内容合作请点击这里 寻求合作
比特币 “闪电火炬”
免责声明:本文系转载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;旨在传递信息,不代表国际科技要闻的观点和立场。

相关热点

区块链不断迭代的变化,也是一个由割裂向融合过渡的过程。
深度
区块链的商业化过程比较长,落地还有一段距离。
深度
韩国宣布抑制加密货币投机的措施,准备立法规范加密货币交易所,将禁止金融机构持有加密货币。韩国寻求禁止未成年人和非居民交易加密货币,将重审加密货币税收政策。
深度
P2P在欧洲的发展可以说是如火如荼,现阶段欧洲除了英国、法国、德国、瑞典等国,其他很多小国的P2P平台(注册领168元现金红包)的发展也是可圈可点的,本文笔者就将介绍欧洲小国们P2P的发展状况。
深度
年初遭到“血洗”的比特币,如今又回到了近11000美元左右的位置,此前2月5日比特币一度跌破6000美元。
深度

相关推荐

1
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