远望资本田鸿飞:区块链癫狂的背后是互联网缺乏创新的焦虑

深度
2018
03/09
10:24
程浩
分享
评论

远望资本田鸿飞:区块链癫狂的背后是互联网缺乏创新的焦虑

在VC历史上,从没有任何一个话题像区块链这般充满争议。来自各行各业不同背景不同阶层的人,聚集在不同的微信群和Telegram群里面,彻夜无眠的讨论技术和哲学思想。一下子多了很多加密技术爱好者,多了很多货币金融学家,多了很多区块链的信仰者,BFT、PBFT、POW、POS、DPOS、Sybil Attack……多了很多陌生的单词。

不同于刚刚热闹过的深度学习需要极强的统计和代码知识,区块链融合了很多社会学和经济学的理念,所以大多数喜欢动脑子的人都可以参与。对区块链的拥护者,区块链就像打开了一个崭新的世界,去中心化下的陌生互信、平等、按价值贡献所得……这样的理想世界令大家无眠神往。

反区块链的阵营主要攻击代币经济的泡沫,甚至充满欺诈。因为至今为止,还没有任何一个区块链项目大规模商业化。作为区块链最成功的两个项目,比特币的商业价值仍然体现在充满争议的数字资产;以太坊智能合约的主要商业价值仅仅体现在了促进ICO泡沫。

无论在不眠的区块链讨论群中的争论,还是区块链和反区块链之间的论战,有着不同信仰和不同专业语言的激辩双方,都很难进行任何有意义的讨论。这正如产生于哈耶克和凯恩斯,至今仍然持续的市场经济之争。因为争论多久都注定不会有任何结果。

不如,歇一歇,大家低头做事情时至少看看比特币的源代码,或者考虑一下,为什么产生于2008年的区块链技术忽然变得如此红火?

THE END
广告、内容合作请点击这里 寻求合作
区块链 互联网技术
免责声明:本文系转载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;旨在传递信息,不代表国际科技要闻的观点和立场。

相关热点

区块链社群在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共识下,形成了这样一种默契:大咖们赚大钱,“韭菜”们跟着分点小钱。这之间利他分享与仰望崇拜的关系,任谁都不愿意将它说破。
深度
陈晓华对《证券日报》记者表示,现在借区块链名义集资诈骗非常多,没有大型的应用落地却借机融资的区块链白皮书就是忽悠人。他强调称,“就技术应用本身出具白皮书无可厚非,但如果把技术应用当做融资手段去做就存在问题。”
深度
北京时间11月30日据彭博社报道,一家乌克兰航运公司将开始接受比特币付款,这是这一加密货币可能用于国际大宗商品贸易的早期信号。
深度
新技术的出现往往挑逗人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,但同时也会让人在未知的世界中焦虑不安无所适从。
深度
1 月 4 日据国外媒体报道,除了比特币之外,另一种数字加密货币以太币本周四也打破了一项属于自己的新纪录。
深度

相关推荐

1
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