银行的开放,能否赢回金融科技下半场?

金融
2018
11/08
09:12
薛洪言
分享
评论

t019ad07b9e6dd21180

跟随金融科技巨头的开放脚步,近期,不少银行开始搭建开放平台,将自身的产品和科技能力开放出去,赋能场景和同业。

当开放在行业层面成为一种趋势,跟风式开放在机构层面也就成了潮流。问题是,开放真的是灵丹妙药吗?

三种开放模式

当前行业语境下,商业银行的所谓开放,大致可分为三种模式:

搭建一站式开放平台

开放对象为同业,高大上的讲法叫科技赋能,涵盖获客、风控、贷后等多个环节。其中,又以各家巨头力推的联合贷款为典型代表,本质上是将资产能力开放,既在现有的资本约束下开辟了新的增长空间,又成功实现了向轻资产模式的转型过渡。

如网商银行的“凡星计划”,向行业开放能力和技术,计划于未来3年与1000家各类金融机构携手,共同为3000万小微经营者提供金融服务。

开放金融服务能力

开放对象为流量场景,将产品以API(应用开发界面)等形式嵌入到各个场景中,本质上属于一种新型的获客和引流模式。

如浦发银行推出的API Bank(无界开放银行),将“支付、权益优惠、积分”等金融产品和“市场预测、风险评估、数据分析”等服务能力封装,开放给各类APP场景。此外,类似今日头条的放心借平台,背后对接是持牌机构的信贷产品,站在持牌机构的角度,便是一种贷款产品开放。

整体上看,这两种类型,一个着重开放资产能力,解决的是偏资金端(如联合贷款)问题,一个着重开放金融产品能力,解决的偏资产端(流量与获客)问题。资金和资产,是同一个硬币的两面,某种意义上,这两种开放也是同一生态的两面,只不过视角不同罢了。

THE END
广告、内容合作请点击这里 寻求合作
银行 金融科技
免责声明:本文系转载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;旨在传递信息,不代表国际科技要闻的观点和立场。

相关热点

今日晚间,2019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3·15晚会届时开播。本次晚会主题是“共治共享、放心消费”,聚焦产品质量、售后服务、互联网消费等领域侵犯消费者权益的违法违规行为,曝光行业内幕和消费“潜规则”。在预告片中,央视曝光了现金贷乱象“714高炮”要钱更要命。
金融
千亿估值的互联网公司今日头条一边否认涉足金融业务,却在2个月前低调上线一款名为“放心借”的现金贷产品,涉水互联网金融,但是其在金融行业牌照的布局上却雷声大雨点小。
金融
互金平台的日子并不好过,一边是典型的现金贷客群风险加速暴露,逼着互金平台客群上移;一边则是银行等持牌机构加速产品下沉,携资金成本优势挤压互金平台的客群空间。
金融
共享经济时代,蹭热点和玩概念的伪共享平台层出不穷。历经大浪淘沙后,从竞争中存活下的优胜者们将步入新租赁经济时代,并在当下的困局中寻找新的出口。
金融
拼多多上市之后,并没有像其他 IPO 企业一样名利双收,相反得到的确实媒体的质疑与攻击。但是作为一名产品人,我们需要思考的是,拼多多凭什么走到今天?是靠卖假货吗?是靠腾讯的流量支持吗?是靠社交电商的模式吗?淘宝电商怎样规避威胁呢?
金融

相关推荐

1
3